FLIP YOUR DEVICE

观点

云南省博“远古云南”设计思路(上)—展览学问题
发布时间:2017-09-22     来源:     浏览:
  “远古云南 – 史前时期的云南”展是云南省博物馆为迎接2015年5月18日新馆开馆举办的常设展览。该展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综合展出自然与人文的展览,整个展览的时间跨度也是空前的,可以说是从地球形成直到新石器时期亿万年的故事都纳入到了展中。

  与此同时,如何解决自然与人文展出的场景过渡的问题?如何协调自然类展品与人文类展品比例的问题?云南独特的地质发展史及其与生物、人类、民族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与价值该如何体现?这些问题都摆在了策展人的眼前。

▶▶功能分析

  远古云南展厅的展厅形状呈“冒盖”型, 总面积3000平米。 整体规划的基调是连续的讲述云南自地球诞生后至今天的历史。 我们认为云南的远古历史证据丰富, 现代研究成果轰动世界, 是我国讲述地球发展是最有权威的地方。

  云南有震惊世界的远古历史记录,如生命爆发证据发现地澄江,如地球上最早的植物根与叶的证据,如硬骨鱼的祖先, 如世界著名的早期恐龙家-禄丰龙,更有曾经震惊科学界的伟大发现禄丰古猿与元谋人。 云南也是古人与环境生存证据极丰富的地点,记载了见丘文化、狩猎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汇历史。

  基于这些丰富的远古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我们将原大纲进行了修改补充,用展览学、传媒学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增加了上述几个重要内容,并从理念上整合了远古云南发展历史,将展厅重点重新整合。

关于远古云南的展览学问题
  1.基于社会调查建立展览功能系统;
  2.用解读方法而不是单纯“科普”教育;
  3.加强标本和展品的开发;
  4.重新调整大纲在随后的工作中, 增加大量云南新发现和研究成果, 突出云南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特征。

  我们首先在云南地区进行了多方面的市场调研, 采访了昆明本地市民101人、非本地游客131人, 最终确定了近三十个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云南为什么多山川、多河流?为什么四季如春? 为什么多文化、多民族? 还有更专门的问题如三江并流是怎么回事? 禄丰恐龙是最早的恐龙吗, 为什么云南有这么多恐龙? 云南远古时期是海洋吗? 古人怎么生活?等问题。

  我们认为这些问题正是作为省博物馆向广大公众回应和解读的好题材, 如云南多上的根源在于喜马拉雅板块运动, 而板块运动又能解释和展示大量的云南特有矿物标本和解读云南特有环境的由来。对禄丰恐龙的回答关系到远古云南海陆分布和与远古地球上生物演化的重大事件。这就给了我们展示更多地球上曾有过的恐龙化石展品的机会, 使观众更深刻体会到云南这块土地在地球演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 我们重新审视了原有的展览大纲。保留了原大纲的4个主要单元题目的框架, 在内容结构和数量上进行了大幅的调整。 重新规划了远古云南展厅的展示内容和格局的分配比例。

  仅仅围绕云南远古遗物和遗迹的发现, 增加展品的同时, 加大重点故事的渲染性展示(效果展示), 增加的内容尽可能是那些与世界级水准的远古遗迹地点或世界级水准的发现与研究成果展示, 以突出云南在世界科学的重要位置, 同时也增加了展示的高品位效果和云南社会更为接轨的内容。

  在对云南省博物馆展品标本整理过程中,发现馆藏中有一批现代的动物标本。因此,我在大纲中增加了这些动物展品的内容,与古生物结合、与古人狩猎相关。这样的结果是使这些标本得到了合理且有效的作用。

  然而,与丰富的云南本省矿藏相比,馆藏标本却缺乏比较好看的宝石类的矿物和体量较大的矿物标本,澄江动物群的标本也略显单薄。因此我们对云南地质标本的展区增加了如下部分:

  地球上发现的第一个根和叶的标本补充,我们联系了曾在云南曲靖采集化石和重大研究课题的北京大学地学系前主任郝守纲教授。他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关于发现于云南文山的松冲坡的“世界上最早的有叶植物”的资料,同时也为博物馆提供了一批可展示的标本。他认为云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球历史证据发现点之一,除动物大爆发外,还有植物大发展阶段的最重要证据都在云南。

  此外,云南近年来发现的化石中有一个地点的化石一直是科学家争论的课题,因为涉及到了2亿多年前三叠纪海洋中生命大爆发复苏的事件之时间问题,许多学者认为云南罗平发现的化石量是生命复苏初期的产物,非常重要, 我们在策展中加入了罗平发现的故事, 加强了对三叠纪云南海洋生命的展示, 甚至在空中展示了巨型鱼龙。并且用两台小型影像机增加了罗平的发现和发掘过程, 并请发现者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故事性的叙述, 以增加观众对这段云南缘故惊天动地历史的好奇和认识。

  根据近些年来云南的发现, 比如杨氏鱼和魔幻鬼鱼化石(迄今地球上发现的最早硬骨鱼类), 泥盆纪七趾爬行动物化石(加拿大科学家在云南泥盆纪海相地层中发现的一种早期海洋动物尝试登陆的重要古动物化石), 著名的卞氏兽化石(一种发现在云南的带有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双重特征的古动物,动物演化的重要证据), 和近年来云南发现的众多古猿化石地点的标本或模型。

远古云南不仅涉及大量的新发现和新的研究成果, 也涉及了学术的争论, 我们采取的办法是:
  1.重大课题如973工程中的三叠纪海洋, 澄江生物群等研究成果以中国科学院的出版总结性刊物为准。
  2.不准确和争论大的问题一律不涉及。
  3.屠版以科学界公认的为准并谨慎使用。
  4.用“解读”思维代替“教育”思维, 如我们在展示人类体质进化的过程中, 不仅沿用老的标本形态演化特征, 同时也介绍了最新的DNA对人类演化的解读思想,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在云南的活动展示中尽可能尊重发现的证据展现各方面的科学争论成果。 同时尽可能采用启迪作用, 鼓励观众互动参与争论的问题。 根据现代展示学的理念, 我们将“重大题目和争论”作为观众的“好奇点”, 使他们能充分参与, 并用启迪的思维思考现代社会的问题。

围绕展览学展开并调整的重点展示项目

1. 澄江生物群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城东边的帽天山埋藏着距今5.41亿年的化石群,该动物化石群再现了距今5.41亿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为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澄江动物化石群保存完整,门类众多,展示着地球早期生命演化谱系中最惊人、最壮丽的部分,是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澄江生物群的化石为什么这么丰富? 为什么突然出现?我们尽可能地讲近年来国家投重资(973工程)的科研成果, 用泛大陆解体、 雪球事件、壳动物生物学等解读了澄江大爆发的意义和过程。 生物学发展规律的不同解释尽可能进行展示。

  例如在展示澄江动物群之前, 我们建立了以蓝绿藻为主的十亿年前云南元古代动物景观, 以展示生命初期原始特征和改变地球氧含量的经过, 还展示了像树叶一样(不能游动)动物的伊迪卡拉景观复原, 以配合比较澄江大量可动动物的进步特征。 我们还建立了以苏联小壳动物的出现和意义的展项, 衬托澄江生命不是孤立出现的事实。

  我们尽可能解读澄江5.3亿年前发生的往事, 也尽可能地告诉参观者我们是如何发现知道这些往事的, 同时还告诉大家这些往事说明了什么(比如证实了在生命演化中环境变化的重要性,特殊埋藏给人类带来的“发现未知”窗口)。

  在解读澄江生物的展示中, 除了用大量化石和复原影像恢复远古云南的海底特征外, 还用大量的篇幅解读了生命爆发的伟大意义,尽可能地用近些年来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 用传媒学手段,深入浅出地展示和解释了澄江生物群的出现不仅使地球上出现了大量的不同生物种类, 而更重要的是生物各个生物学“系统”的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 运动系统等)和新陈代谢的完善, 运动使自然选择等生物特征出现。

  澄江生物群化石非常特殊, 他们保存的完整性发现地的底层分析结果是还原环境的海湾沉积, 沉积很特殊, 再造沉积环境, 澄江生物群是第一部分内容,也是第一部分的重点, 为此我们设计并制作了澄江生态群的复原景观的底栖固着动物和底栖移动动物。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 澄江动物类型很有可能更早就形成了, 只是由于这里的“特殊”保存我是我们得以知道。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埋藏学原理的展示, 以达到更深刻解读澄江生物学的作用。

  将这些动物个体很小,但种类繁多的澄江生物群物种进行立体化展示,更在景观中体现出他们各异的运动方式。为了让这个展区更加吸引观众,我们使用多个微型屏幕来分别和同时呈现出多个故事,并在高低水平和纵深层次上都可以更丰富和更真实地复原。

2. 古人类 - 欧亚大陆最早的人群之—元谋人

  云南古猿、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常常震动国际学术界,人类起源和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云南古猿和旧石器早期的元谋人的发现曾两次将人类起源的历史推进到一百多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元谋人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生活在距今170万年,是欧亚大陆最早一批直立人,更是起劲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

  在设计元谋人展示的时候不仅需要还原其体貌特征、生活场景和生活环境,更需要对当时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古猿的灭绝和存活分布进行研究和展示,对同地点或同时代生活的其他古猿和原始人类进行比较和展示。

  为此采用大量场景复原或微型景观的方式来全方位展示元谋人相关的各项知识环节,当然为了让参观者能够轻松了解展示内容,我们还加入了多种互动项目,利用独立小展项将平面内容立体化,如此也增强了整个展览的趣味性。

  在“远古云南 – 史前时期的云南”展览中,还有许多展示设计上的亮点,如刚已进入展厅的仿真地球的形象,模拟演示地球地质史、云南所处的康滇古陆的重要性及沧桑变迁;解决化石展品难以展示问题的特殊化石展柜;以时光通道为设计理念,通道两边将展示古代到现代的人类与环境相互之间的变化内容,整个通道由开始的色彩单一暗淡渐渐变得色彩丰富明亮,象征着人类正向着光明美好的未来一步一步迈进着人类演化部分的展示设计等等。

3. 新石器时代立化

  云南紧接地球之巅青藏高原的东缘,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东亚早期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从很早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各类文化就从这里南来北往、东突西进,并在这片高原之地留下了无数的遗迹;云南独特的地理地貌,在成为文化交流通道的同时,也往往成为文化分割的地理单元,从新石器时代以后的各考古发现云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8种类型,可见云南多民族文化的早期格局从新石器时代已经形成。

  为了给观众呈现出完整的云南新石器时代生活画卷,我们将此部分的展示设计立化处理,在此部分的入口出打造进入式场景,让观众立刻感受现场气氛。同时融入多层次场景设计,如处在山洞内外的观众可以透过通道看到对面的景象,当观众绕到2层的时候可以俯瞰完整的画面。在缓冲区的处理上我们将将休闲石椅结合玻璃窗,完全打造新石器时代的风格。为增加这一展区的娱乐属性,将墓葬习俗及尚红习俗内容相结合,用多媒体表现丧葬习俗,方便参观者直观了解。